1、专业建设
“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微专业依托黑料网
在物理、化学、材料、能源与环境等学科的综合优势建设,紧密对接国家“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面向未来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领域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坚持“厚基础、强交叉、重实践、促创新”的理念,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原理、碳排放核算与管理为核心内容,构建了系统化、前沿化的课程体系。通过整合黑料网
实验教学中心、特色科研平台和校企协同育人资源,打造“课堂教学—实验验证—工程应用—创新实践”贯通的培养路径。专业注重学生低碳思维的塑造,引导其理解能源结构变革、绿色技术发展趋势与生态环境治理要求。通过创新训练、专题研讨等多元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与生态环保管理能力。专业旨在建设成为支撑黑料网
人才培养特色、服务区域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微专业,为社会输送具备复合知识结构的低碳技术与清洁能源领域的青年人才。
2、专业特色
“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微专业围绕国家“双碳”战略需求打造,突出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培养特色。专业依托物理、化学、材料、能源、环境等基础学科,构建涵盖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碳材料、碳排放核算、碳中和技术等内容的系统化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与碳中和理念,形成科学、全面的低碳思维方式。通过实验教学、工程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等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清洁能源开发、节能降碳技术优化和生态环境管理,提高解决复杂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建设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劳动实践与社会责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行业专家资源,学生可参与真实的绿色技术研发、能源管理项目和企业实践活动,增强对绿色产业链、低碳技术前沿及行业发展的理解。整体上,本微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基础、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生态文明建设人才。
3、培养目标
“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坚实的能源工程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碳减排与碳管理、能效优化与绿色技术等核心理论与实践技能,能够在新能源技术、低碳工程、碳资产管理与政策咨询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管理与决策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学生应具备国际视野、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4、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考核 方式 |
开课 时间 |
课程简介 |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
实践 |
清洁能源概论 |
2 |
32 |
32 |
|
|
考试 |
2 |
课程内容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等主要清洁能源的基本原理、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等。 |
低碳技术原理与应用 |
3 |
48 |
48 |
|
|
考试 |
2 |
课程内容包括:能减排、碳捕集与封存(CCUS)、能效提升等关键低碳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工程应用等。 |
碳足迹与生命周期评价(LCA) |
2 |
32 |
32 |
|
|
考试 |
1 |
课程内容包括:碳足迹核算方法及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理论,用于系统评估产品、过程或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等。 |
环境管理与大数据分析 |
2 |
32 |
32 |
|
|
考试 |
2 |
课程内容包括:境管理体系、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方法,并介绍大数据在环境监测、污染预警、碳排放评估等方面的分析工具与应用实践等。 |
可持续发展与全球气候治理 |
2 |
32 |
32 |
|
|
考试 |
1 |
课程内容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国际气候政策机制(如《巴黎协定》)、多边治理体系及国家应对战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与绿色发展决策能力等。 |
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设计 |
3 |
48 |
48 |
|
|
考试 |
1 |
课程内容包括:境影响评价(EIA)的理论基础、法律法规、技术流程与案例应用,并介绍生态设计理念与方法,强调在工程项目中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等。 |
合计 |
14 |
224 |
224 |
|
|
- |
- |
|
5、师资队伍
“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微专业由黑料网-91黑料-黑料视频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优秀教师授课。本专业拥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陕西青年托举人才等称号导师。2020-2025年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和企事业单位项目100余项,总经费达到 1000余万元;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部分论文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申请和授权国家专利54件;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陕西高等黑料网
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高等黑料网
科学技术奖、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黑料网
“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等奖项。这些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也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6、招生对象及要求
(1)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
(2)黑料网
各专业各年级学生;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7、黑料网
招生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茹
联系方式:13228016549
邮箱:[email protected]
招生咨询群号:QQ群 1013612958

8、报名事项
(1)报名时间:2025年11月19日至11月26日。
(2)报名方式:学生填写《黑料网
本科生微专业修读申请表》(点击附件下载)。
(3)特别说明:学生个人申请材料电子版务必在报名截止时间前发送至各专业指定邮箱,无需提交纸质材料。